阮顿((更生高2002届校友、留德硕士,现任乐山市更生学校行政助理、校友工作联络人、更生之火校友基金合伙人)
来北京参加更生北京校友会的成立仪式,特别是在刚才的活动中,有很多感触,所以临时来发个言。对于更生,可以说没有人比我身份更特殊,我从小就生活在更生,既是更生的学生校友,现在又是教师校友。
记得我第一次来北京,是在去德国留学前,在北京转机的时候和更生校友聚了一次。
德国留学结束的时候我面临人生道路的抉择,当时我和老公可以留在德国很好的发展。如果我不回来我也可以顺利的在德国奔驰公司里找到工作,因为我本身是在那个地方实习的,奔驰公司的上司也留过我,继续在那个地方工作没问题的。但我跟他说我一定要回国回更生工作。当时很多人不大理解我的想法,包括我在德国的朋友,我也没有跟他们说更多。对我自己来说,为什么一定要回来呢?因为更生对我来说不仅是母校,更是我的家,因为我在更生住了很多年,在我比较小的时候就在一间学生寝室里,一张学生床上,住了很多年,对我来说,更生两个字有非常丰富、深厚的含义。
我当初为什么要去德国,要走出去?并不是为了毕业以后追求德国高品质的生活和优越的环境,在这些方面德国确实比中国好,好很多。我当初走出去,就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就是为了回到更生,更好的做些事情。因为在我心里面,更生不仅是具体的、实体性的学校,它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为什么呢?它是我的父亲对教育的一种梦想,不仅是我的父亲,还有我很多父辈的兄弟姐妹及其朋友们的梦想,也就是说现在更生这个学校承载的是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一群人的梦想。所以我觉得我回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在驱使着我!我觉得更生对我来说是心灵上的归属,是最好的落脚点。虽然到其他地方去我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我觉得更生这个地方一定是我最好的归属。我从小就喜欢教育,这既是我父辈叔伯对我的影响,也是因为我在更生成长的经历,我很小的时候就身临其境的经历了更生那些非常艰难的岁月,这些在我心里面留下了很深的印记,然后我就觉得我的命运同更生学校不可分割的连在了一起,我有责任把经历了无数艰辛才发展起来的更生,尤其是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的更生,传承下去并加以发扬光大,这是我的使命!
更生学校是所有更生人发源地,是更生文化的发源地。很多校友像星星之火散布在全国各个地方甚至其他国家,需要一种力量将他们凝聚起来。北京校友会的成立就把大家凝聚起来了,大家都可以成为更生精神文化的传播者,更生之火就像我们手中的蜡烛火炬,今天可以点亮北京,未来可以点亮更多的城市,可以在很多的地方将这种力量聚集起来。今天参加这个成立仪式对我来说特别有感触,特别感动(哽咽),内心充满力量。因为之前觉得传承这个文化是我的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但是现在有了校友总会、北京校友分会,我瞬间就感觉这个事情不仅仅是我的事情,而且是我们大家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作为更生精神文化的一个传承中心,更生之火不仅是点亮一个城市,而更重要的是更生精神之火点亮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是我们把更生的人格追求、六气培育、积极人生态度和理性精神辐射出去,借此点亮我们身边的人。校友会的建立,就为我们凝聚更生情,传承更生文化搭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这就是今天我为什么这么感动的原因(哽咽)。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李颖超会长,在更生的时候他就是我们更生首届学生会的会长,那个时候我就是下面的部长小兵,就在我们超哥的带领之下工作。更生学校20周年校庆时成立了校友会,李颖超又是校友会的会长,我是下面的理事,所以说我是一直跟随超哥的。我清楚的记得超哥在更生学校20年校庆的时候是专门从北京飞回来,还有我们的李燕,也是这样,他们对更生的这份情让我感慨至今。校庆那天晚上我开车送超哥回去,在路上一直聊,到了他家楼下,我们还在车上说了很久,当时我们就谈了很多很多的设想。今天成立了北京校友分会,超哥是总会会长又兼北京分会的会长,大家在他的带领之下,一定可以把北京分会做的更好。
接下来,要感谢李燕,他是非常热心的校友,如果没有李燕热心撑头,推进这项工作,我们现在还没能走到这一步。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感谢他们两位!然后,我要感谢大家,大家实际上都很忙,北京城市非常大交通很拥挤,大家一起到这个地方来参加北京校友会的成立仪式还是很不容易的,另外,娇娇、思岑、飘飘等校友为成立仪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非常辛苦。感谢大家对更生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再次感谢!
北京校友会,还有我们校友总会,在超哥的带领之下,在李燕先生的推动之下,在我们各位的副会长、秘书长、秘书们、学姐学长、学弟学妹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而我,作为前天晚上学校行政会确定的校友会校方联络员,一定全力把联络工作做好,为大家服好务。我们一起努力!谢谢!(根据阮顿在2016年3月26日更生北京校友会成立仪式上的临时发言录音整理而成)
版权所有©乐山更生学校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龙马路333号 电话/传真:0833-25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