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

2012-09-23

    随着广大学生信息视野的扩大,经济意识萌发,新的人才价值观念、劳动交换观念、时间效率观念等,也正在为他们所接受。这些必将有益于我们造就亿万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人才。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他看到,由于诸多原因,特别是多年来对传统美德教育的削弱,使相当数量的青少年产生了诸多道德失衡现象。这也是不得不令人焦虑和担忧的。在我们周围的青年少年中,不讲传统美德的事例可说是比比皆是。如:                

    ①劳动观念失衡。好些学生虽祖辈都是地道的劳动者,却压根瞧不起工人、农民,不知艰苦,不参加家务劳动,对公益劳动冷漠。


    ②消费观念失衡。每月零花钱多,非什么牌衣鞋袜不穿,尚好的饭菜不吃,要吃零食,随意抛弃饭馒头和其他食品......


    ③自律意识失衡。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究公共卫生,考试作弊。


    ④知识涉猎失衡。对领袖、科学家、古代名人问答不上来,却对歌星、影星记得十分清楚,对民族历史知之甚少。


    ⑤人际关系失衡。受凡事都等价交换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居然标出了明码实价:替同学做一次卫生、抄一次作业、借一次自行车都有定价,甚至花钱雇保镖。


    总之,一切只要个人现在玩得愉快,玩得轻松,至于生活的目标、理想和抱负,就不大去考虑了。


    研究青少年道德失衡的原因,除有社会消极因素影响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非科学化原因以外,我们还应看到,在当今青少年一代身上,实在缺乏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营养。须知,中华传统美德是巨大的德育资源。我们现在社会所提倡的勤俭节约、立志有恒、见利思义、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无不可在这个资源宝库中找到他的渊源。如果我们再不重视此项工作,那将会使下一代缺少了母亲乳汁的喂养,这样长大的一代以后就难免与母亲(民族)产生距离感和隔膜感,极不利于培养青少年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


    对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我有如下思考。


    一、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人才,强烈呼唤中华传统美德。历史证明,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了中国道德风尚的形成,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活动,也应当是一种讲道德的功利行为。从我国民族从事经济活动的历史来看,平等公正、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依然被世人所称颂。可以说,当今社会发展在强烈呼唤传统美德。


    在青少年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抵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学生的侵蚀和毒害;有利于维护民族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传统,抵制外来有害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克服现代社会发展中人被物化、机械化的等等弊病。


    二、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要与革命传统教育,现代意识教育结合。为了塑造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优秀道德人格,不仅要重视传统道德教育,还要做到与革命传统教育、现代意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革命传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形成的世代相传的,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特点的先进思想、优秀品德和优良作风,其精神实质是为人民服务。 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广大学生懂得无数革命先辈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鼓舞后人继续前进的巨大的力量源泉。当我们在向青少年学生进行开拓进取,平等竞争,自立自律、风险意识等现代观念教育引导的同时,更应让他们了解学习和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以利培养和强化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强化现代意识的建立。其中,尤其要着力进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劳勇敢,不畏困难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等光荣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在当代青少年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可行性。我认为,中华传统美德在提高青少年道德素养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首先是有广泛的民族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化文化数千年的洗练结晶,有着广泛的民族基础,在老一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其针对性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与今天我们在学生中提倡的德育教育内容多为接近与相同,因而具有教育针对性。其次可接受性强,中华传统美德,多以故事、格言、警句等形式表达,通俗、易懂、易记。以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典故,自己的智慧和推理方式,沿袭流传给自己的民族后代,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亲切感。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作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的根。让这一祖国瑰宝在培养亿万青少年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再现辉煌。

版权所有©乐山更生学校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龙马路333号 电话/传真:0833-2501356

蜀ICP备160013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