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江
(注:该文章荣获2012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艺术节论文一等奖)
摘 要:素描造型能力是高中美术艺体生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素描教学中涉及到的观察方法、线条以及造型意识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把握造型内在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关键字:造型能力 观察方法 线条 造型意识
我校高中美术艺体生培养方向是通过美术高考为大学输送专业人才,那么在美术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就是首要目标。就美术高考而言,素描造型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素描造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素描的表现,同时也将影响到色彩的塑造及速写的表现。我校的艺体生素描教学,始终将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作为第一要素进行。提高学生素描造型能力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结合多年教学的实践,在这里谈一下我的浅略探索。
对于高中生而言,在素描造型中最常见的就是所画对象“不正确”,这种“不正确”主要来源于学生对影响素描造型因素,如明暗、比例、点线面、虚实等的模糊认识。然而,在素描中这些造型因素并有绝对分明的界限,更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衡量。鉴于此,提高素描造型能力是随着理解能力和表现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是造型认识的特殊性,也是技能的实践性。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正确性,使学生的素描造型能力不断提高呢?
一、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是提高造型能力的先决条件。
素描作为一种独特的美术形式,是和观察不可分割的。一幅优秀素描作品的诞生,其实也是绘画者深度观察的结晶。一个人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大小、形状、明暗和结构间的比例,然后在纸上创造一系列这种分析好的“比例”,作为其视觉观察的图像记录,这一过程就产生了一幅画。要学会素描必须学会以一种全新的、入木三分的方式去看。
(一)用视觉思考,观察时抛除对象功能属性,专注于对象所呈现的形体属性。
素描第一节课就必须要给学生指出这个问题,作为美术生或将来从事美术相关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工具是眼睛,这正如耳朵之于音乐家一样。高中生在观察对象时,常存在一个共同的坏习惯,那就是常忽略对象本身的形体属性(如颜色、高度、宽度等),过多关注对象的功能属性,如这是一个杯子,是用来喝水的,而且还是一个名牌的杯子。我们在观察对象的时候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将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视觉特征,感受对象的形体属性,例如在观察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有且应该去感受这个对象是由几个体块组成的物件,上面是一个小的方体,中间有一个大的方体和两根长的柱体,下面也是两根长的柱体。
(二)始终坚持整体的观察方式。
整体的观察方式,即我们常说的“整体——局部——再整体”的造型方法。整体的观察方式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对象是以一种整体的方式呈现,而不是盯住某个局部死抠。
二是在整个造型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最后呈现效果的把握。不能在塑造对象的过程中,一会又改变想法,不一会又再改变想法。
(三)不断反复比较是素描造型最正确且有效的方法。
鉴于学生对素描造型认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深入、反复地进行比较,找出错误之处并改善,画面才会越准确。对于造型的认识,没有必要像照相似的全部一样,只要达到一定共识的准确程度即可。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关键点归纳法”、“十字比较法和倾斜比较法结合运用”、“负形比较法”。
1、关键点归纳法。
所谓“关键点”是指某个图形或对象的最高点、最低点、最左点、最右点、结构明显转折点等,这些“关键点”实际上就是对象外形特征比较突出明显的地方,对于造型起着关键的作用。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素描的最初阶段要想很快地画准对象的基本形,关键在于对“关键点”的敏感和把握。在素描训练中,我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关键点”分主次快速画到纸上,同时用线连接起来。这个阶段要强调“关键点”的准确,要有意削弱线的感觉(如:图1至图3所示),同时让学生明白“关键点”在抓形中的决定性作用。
2、十字比较法和倾斜比较法结合运用。
十字比较法是指水平线和垂直线结合起来运用,也可以分开单独来用。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他的一本笔记本中写着:“想要在自然界里画一个裸体或者其他的什么,先举起你手中的铅笔垂线来判断目标物的相对位置。”[ 1 ]实践中对于这种方法,我强调学生尽可能少用铅笔来比较物体,而尽量多的在眼里产生一条虚拟的垂线或水平线来比较物体。
倾斜比较法往往和十字比较法一并运用,就是找出对象两个“关键点”,并辅以水平线和垂直线,感受这两个“关键点”形成的角度,以便矫正形体。
3、负形比较法。
一个对象包括对象本身,我们称之为“正形”,同时也包括了衬托对象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负形”(如图4黑色区域所示就是苹果的负形)。高中生画画时常常将注意力集中于对象本身,而对其负形知之甚少,或者是根本不予关注。负形的形状(特别是一些规则的负形,如三角形、半圆等)会对正形的确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更多关注负形,将有可能把物体画得更准。
二、深刻认识线条这个强大的工具,并熟练、准确表现结构线是提高造型能力的必要手段。
已故斯坦福大学曼德尔洛维兹教授说过“在整个绘画史上,线条是视觉画家使用的最重要的描绘性图画要素。线条拥有任何美术作品中包含的内在生命。它是视觉构成的循环系统。线条可以用来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事物,描述空间中的形状,或主观地表明、引出或暗示大量不同的经验、概念和直觉。线条是当一个人观看美术作品(铅笔画、版画、油画或雕刻作品)时眼睛移动的视觉路径。几乎没有不能用线条代表或重新创造的东西。”[ 1 ]因此对于高中美术艺体生而言,认识到线条的魅力,并去学会控制这个强大的工具是素描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线条,即使是最简单的形式,都可以表现方向,描绘轮廓,显示和分割空间及捕捉动态。它有高度的表现力,可以表现长度、宽度、色调、明暗关系和质地。在视觉系统中,线条是一个庞大到无穷尽的系统,同时线条在美术作品中不是以线的纯粹姿态出现,而是附着于空间形体出现的。如何能让学生在利用线条造型时快速找到切入点呢?四川大学程丛林教授说:“在具象写实的素描范畴中,尽管有不同的表现风格,如有的侧重结构,有的侧重光影,但我们认为在具体表现和刻画过程中结构线的把握尤为重要。准确而精微的结构线是一张素描哪怕是全因素描成功的保障”,[3]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从结构线入手。素描表现中的结构线最重要有以下二组:
(一)轮廓线。
1、认识轮廓线的实质。
高中生画画起稿时常常用死死的轮廓线把对象圈得密不透风,然后在这死死的轮廓线里上明暗调子。这明显是一种错误的方法,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对轮廓线没有充分、正确的认识。以圆球体为例,球体本身是没有线条的,我们看到的轮廓线其实是面的极限,这条所谓的线只是面的一个转折,是形体上相对于视线平行的各个平面因透视压缩而形成的线。明白了这点之后,我们就能感受到:我们眼里的球体实际上只是球体的一半,另一个半因为转折而被隐藏在后面了。继而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轮廓线这种线的功能在发生着变化,其实质是:从一条独立的单一维度的视觉对象,变成了一个二维对象的轮廓线,它这时已成对象整体的一部分了。对于轮廓线鲁道夫·阿恩海姆是这样说的:“轮廓线代表空间的不连续性,无论深度上的、方向上的、平面上的,还是肌理上的、亮度上的、色彩上的。仅就轮廓线自身来讲,线条生成了不连续性,这种不连续性,艺术家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色彩、亮度、肌理来增加线的视觉效果。这种不连续性,也许体现为一个空间中前后位置的变化,也许体现为各个面的强度不同。”[2]
2、运用“触摸式”观察方法去观察轮廓线。
我们在观看伦勃朗、荷尔拜因和安格尔的画作时,会被其画面坚实的形体塑造所震撼,包括轮廓的处理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体积感”。这些作品是我们学习的范本。高中生在观察轮廓线的时候,除了常用的观察方法,还应该学会“触摸式”观察。这种观察方式要求学生把眼睛当做手,沿着对象的表面转折去“触摸”,感受对象的起伏变化,用眼睛去“触摸”每一个细节,并且需要在一边“触摸”对象的同时一边在头脑里面形成对象的空间造型意识。
3、恰当的表现轮廓线。
表现轮廓线,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可根据画面效果和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
(1)整体清晰,画面呈浮雕效果。
(2)整体模糊,轮廓线部分作为转折面被“虚”化。
(3)部分轮廓线清晰,部分轮廓线“虚”化而不明显。
(4)综合运用,兼而有之以上三种表现方式。
(二)面与面之间的转折线。
抓准了轮廓线对象就有了“外形”,但没有“体积”,而任何可视的形体都是有形有体的,是由体面构成的,均会占有一定空间。面与面之间的转折线就是我们常说的“明暗交界线”,在处理这类结构线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准确地画好“明暗交界线”,就能区分出对象的亮部和暗部,对象也就建立了一定的体积感。其位置不仅和对象自身块面转折有关,也和光源有关。
2、同轮廓线一样,面与面的转折线不是一条单纯的线,而是有“体积”的线。
3、面与面的转折线很大程度上是连续的,表现时应将对象作整体思考并表现。
4、“明暗交界线”也是表现对象质感、量感和光感的重要途径。
三、走出“把方法当目的”的误区,培养造型意识是提高素描造型能力的最终目标。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韩宁教授说:“我们可以问,画出结构是为了达到什么?再往里走,到了形体,形体还不是目的,形体中所寄托的造型意识、感受、认知才基本达到我们所提出的目标。”[4]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其不同的表现方法手段最终指向是作者的造型意识,就是强调对对象的观察与塑造。
(一)走出传统教学“把方法当目的”的误区。
高中生画素描很容易陷进“技术”的误区,以为技术就是素描的全部,反而忽略了对象本身。对此中央美术学院王华祥教授有专门论述,他说:“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育的确存在一种着这种弊端,误把方法当目的,因而导致许多人学‘僵’了,学‘死’了。素描训练的本意是要培养分辨力和表现力,然后适得其反,学生们就像作茧自缚一样,被一系列方法紧紧裹住而无力自拔。”[4]素描过程中要有方法,要学方法,但又不能把方法绝对化,这点是尤为需要注意的。
(二)培养造型意识,需要培养学生对形体感受的直接性。
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直接面对对象,深入感受、理解对象——也就是说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集中精神去观察并感受。许多在素描时发生的错误都在于没有认真地观察并感受、理解对象,没有看到其很难发现的视觉盲点。如果只是画下我们想象中的形状而不是我们见到的形状,那么对提高学生造型能力肯定会产生极大阻碍。
(三)培养造型意识,需要激发学生对形体的敏感度。
激发学生对形体的“敏感性”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注意的问题,具体操作的办法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强调“速写式”素描训练,让学生在短时间把对对象的感受表达出来。
(2)尝试“盲画”训练,即只看实物,不看画纸,手跟着眼睛走。这种方法有两大好处:其一是在学生将素描已经画成一种程式的时候,能培养对形体新的敏感度;其二锻炼学生手与眼的配合能力。
(3)尽可能的多向学生呈现“新鲜”的描绘对象,如:用布包裹石膏头像、树根等。
(4)注重教学评价,爱护学生的“敏感”,对学生新奇的理解方式及表现方式不要轻易打击。
在高中美术艺体班教学中,提高素描造型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始终坚持将造型能力的提高放在教学第一位,并常抓不懈。相信只要帮助学生认识清楚其内在规律,并辅以大量实践,我们的素描教学会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M·尔曼德洛维兹等著.《素描指南(第六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 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新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 程丛林.《素描》.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4] 王华祥.《将错就错—中央美术学院王华祥的素描艺术》.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3
版权所有©乐山更生学校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龙马路333号 电话/传真:0833-25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