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兵老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2012-11-20

        2012年11月,我参加了四川省生物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质量进步的途径。 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培训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领悟新课程理念,改变观念,提升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加强内化。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理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家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各国人才培养的共同追求:公民的责任,个人发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和团队精神。而现行的教育对“人的尊重”关注不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在差异中发展的人!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能力的进步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的科学素养涵养学生的素养。必须不断进步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步自身专业素质,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生物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形成。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特别关注以下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长大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课改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及高尚的情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二.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教师首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最终让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从而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生物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生物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三.如何上好生物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上好生物课?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生物课堂中去?生物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遵循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做好问题情镜的创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其思维;并在课堂中设置有关联的、有层次的问题组,问题组之间也有关联,组成问题链;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最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始终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培训对我们一线的生物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郑春和老师讲的高中新课标贯穿有效教学思想及有效教学设计始于知识梳理。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生物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生物学科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生物课应该怎样教。新课改倡导教师把握课标,创造性的“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科学精神和自己的智慧,要对教材知识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坚持在教学设计中凸显主体(学生),而教师立足于“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从而培养出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学生,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四.重视实践探究,深化学生体验

        《标准》指出:“生物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科学实验的探究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生物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实验教学,将其作为学生获得生物学科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生物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培训发现,生物课若仅依靠每一节课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 是很难达到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的。生物实验室只能使学生得到部分锻炼。课堂教学,仅仅是引起学生喜欢,亲近生物的动机,使此动机更积极地加以升华。而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更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增加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促成更多的自然科学氛围环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灵活而自然地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自然科学兴趣,提升爱自然科学。让自然科学走进各班教室。走进每个家庭,甚至走进社会。与生活结合,从而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更多、更大的思考与实验实践的空间,并赋予更多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长,懂得关怀自己。包容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五.重视教学评价,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生物实验设计与操作,以及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个性特别、成绩不良、家庭条件不利和经常犯错、有较多缺点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发现和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生物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课程观摩,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专家老师们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12年11月

版权所有©乐山更生学校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龙马路333号 电话/传真:0833-2501356

蜀ICP备160013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