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课组到棠湖中学学习心得

2013-12-11

    123-4日更生学校高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到成都棠湖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本次学习的重点是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在成都地区语文新教改推行极有成效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切实的了解和学习。

     在听课之前我们先观察了各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发现出乎意料的好,几乎没有人打盹,据彭粒老师的介绍,棠湖中学早上7:30就会开始早读,而且上午五节课,比我们还多一节。但是学生却能始终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虽然6:40起床跑操,但是上课效果反而不理想。

在听完程长永老师的授课后,我们与她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请教其教学方法。总的来说和目前乐山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授课差别很大。

整个40分钟的时间程长永老师只讲了10多分钟,学生自行动笔写答案大概是10分钟,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大概是10分钟,还有10分钟是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也就是说整个课堂3/4的时间都是学生在自行动手动脑,老师提出目标展示答案的时间非常少,有些学生的答案水准很高,甚至比标准答案更加人性化,而且学生投入度非常高,全班几乎没有学生是袖手旁观,不参与研讨的。

     以前我看到成都的某些老师来分享他们的新课程改革课堂学习,还以为是作秀。现在亲眼看到这种课堂的实施,确实很受震动。

     首先我们要贯彻新课改中“师生和文本的互动统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一理念。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行动。目前我们的教学状况是上一堂课自己就讲了30多分钟,甚至就抽了少数学生起来回答,而且抽起来的学生多半带有抵触或紧张情绪,起不到带动全班的作用,课堂就是成了听讲座。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十分差,面对很多创新题都束手无策。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启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连接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其次是班级小组的建设,我们的学生不学语文,或者变相放弃语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如果每个学生都要求起来发言,整个课堂时间就不够用了,所以还必须进行分组,很多的问题必须经过小组内部讨论,达成一致,再在全班面前发表。这样可以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当然如果才能让小组进行良好的讨论并敢于举手提问呢?程长永老师介绍,这是从高一开始就进行的一整套模式和奖惩机制,所有班级都有实施,没有任何人例外。自然而然的,新生一进校就下意识的接受这种理念,必须敢于讨论敢于动笔敢于举手提问。换句话说,我们三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别人在高一进校的第一个月就解决了!

     最后是备课的细节问题。程老师认为,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那就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而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被教师牵着鼻子跟着你的思路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教师无需细致的准备。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前细致备课为终身备课。这也为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提供了条件。

     总之,我们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强调“讲授式学习”,让学生学习“确定的知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死板、冷漠、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因而教师要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为“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思路、新方式,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但是光说不练是空谈,而且只是一个两个老师的班级改组模式也是空谈,根本起不到效果。只有所有年级开学时候一起改组,启动新教改模式,才可能改变目前我们教育教学的困境,把教师真正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版权所有©乐山更生学校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龙马路333号 电话/传真:0833-2501356

蜀ICP备16001373号-1